11月28日下午,学院党委理论中心组在行政楼301召开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交流研讨会。学院党委书记于福春同志,党委副书记、院长孙桐传同志分别交流了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个人体会。学院党委班子成员、支部书记、副书记、各部门负责人、思政课程专职教师参加了会议。
于福春同志从三个关键词(“中国之制”、“中国之治”、“中国之执”)和三个关键点(“要以巩固党的领导地位为首要前提”、“要以人民立场为根本落脚点”、“要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向与会人员解读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于福春同志指出:“中国之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相统一的成果。新中国成立70年来开创的“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是“中国之制”显著优势的体现。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把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向深入,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更加健全、更加完善、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高度自觉地肩负起擘画“中国之治”宏伟蓝图,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主题,明确提出总体要求和总体目标,具体部署“13个坚持和完善”的重点任务、200多项重大举措。重点任务的完成,重大举措的落地,必然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中国之执”。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之制”、“中国之治”、“中国之执”必须是在党的领导下,立足于人民立场,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孙桐传同志从全会的重大意义、《决定》三部分内容、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三个方面与参会人员进行了交流。
孙桐传同志指出:全会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对《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做出的说明和全会通过的《决定》。全会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一系列重大政治问题,坚定了制度自信,指明了前进方向,标志着我们党对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认识升华到一个新高度、新视野、新水平。这次全会是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
会议认为,作为担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者,我们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着重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深入系统地组织学习,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把广大干部师生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二是把制度自信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制度自信的种子播撒进青年学生心灵。向学生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引导广大学生深刻认识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和成就背后的制度逻辑、制度优势,深刻领会全会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坚定制度自信,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三是进一步建章立制,树牢“依法治校、制度管校”的治校理念,积极构建“以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为根本制度,专家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共同参与”的治理体系,全力推进科学治理、民主治理、依法治理。四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维护学院党委在“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中的政治核心地位,注重党建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五是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三全”育人体制机制。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教育学生听党的话、跟党走,热爱人民、技能报国。
本次交流研讨会,是在深入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学院党委对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一次学习研讨;是学院党委严格落实高校党委思政课程建设主体责任,带头讲好思政课的一次示范;是学院党委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一次工作部署会。

供稿:任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