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0日,刚刚参加省委“千名干部下基层”乡村振兴服务队服务期满回到山东水利技师学院总务处副处长任上的赵承义,收到了一份让他惊喜又欣慰的礼物——他所派驻的滨州市惠民县淄角镇中街村,为他邮寄来一箱雪桃。
看着眼前一个个凝聚了自己辛劳与心血圆润丰硕的雪桃,他在第一时间与同事们分享甜美果实的同时,思绪再次飞向了那个时至今日仍令他时刻牵挂惦念的一百公里外的小村庄——那里的人和物,都已深深烙印在他的记忆里,纵隔一百公里遥途,依然同频共振;那里不断变富变美,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日益提升的现实,已成为一种生长在他骨子里的欣慰与骄傲……

2018年9月26日,赵承义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成为省委“千名干部下基层”乡村振兴服务队的一员,被派驻滨州市惠民县淄角镇进行帮扶工作。
入驻惠民县淄角镇后,赵承义的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在服务队的统一调度下,对淄角镇淄角社区五街村(东街村、南街村、西街村、北街村、中街村)进行整体帮扶;二是具体负责联系对接中街村的全面帮扶工作。
房屋凋敝老旧、道路狭窄曲折、环境又脏又乱、老人留守空巢……刚到中街村,看到如此的景象,让赵承义心里很不是滋味。没想到这个淄角镇镇政府驻地中心所在的村庄,直至如今迈入新时代仍是如此的境况。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赵承义在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愈发沉重的同时,下定决心,“干,就干出个样子来!让淄角社区的居民们早日安居乐业奔小康。”于是,他和服务队其他成员与县、镇两级党委、政府密切协调开展工作,通过与相关部门、企业座谈交流,深入农户家中、田间地头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外出寻标对标先进典型等,共同探寻乡村振兴之路。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一段时间后,一份《省派惠民县乡村振兴服务队服务淄角社区五街村工作方案》跃然纸上,并挂在墙上随时掌握各项工作进展情况,明确了“建设全镇空间规划体系、做好淄角五街改造、培育发展特色产业、提升五街基层党建和现代治理能力、挖掘传统文化、培养乡村振兴人才、助推脱贫攻坚”6个专题19项具体目标任务。依此为遵循,服务队联合浙江大学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编制了全省首个镇域村庄规划——《惠民县淄角镇全域村庄规划》,联合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了以五街村为中心的龙兴社区建设方案……

如今,服务队帮助联系省土地发展集团投资2.8亿元,在五街村旧址上建设的龙兴社区一期工程建筑楼房890套,即将在今年年底交付给村民。为镇驻地学校、社区居民、机关单位、蔬菜大棚冬季取暖提供清洁能源的地热井已钻探施工完毕,即将投入使用。利用省帮扶资金帮助五街建设了占地30亩,能养700多头牛的“田福肉牛养殖合作社”;占地1100亩,总投资2.5亿元的“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基地”和“药菜菌产业示范园”,以及“雪桃、葡萄种植园”等产业项目,预计到年底五街村集体收入将突破年均10万元。
不仅如此,赵承义还充分发挥山东水利技师学院的专业优势和师资优势,积极促成了学院与淄角镇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约定在水利工程、幼儿教师培训等领域合作,培养农村高技能专业技术人才。至今,已为淄角镇义务培训34名幼儿教师。
在做好服务队整体工作推进的同时,赵承义也时刻关注并躬身入局到中街村的帮扶工作中去。两年中,他先后15次到村委与村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座谈,商讨村庄发展规划,宣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村居的意义;先后到68户村民家中与群众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对改变生活环境的意见。今年4-5月份,他为中街120户村民建立了家庭档案,详细记录了家庭人员构成、经济收入、土地流转、旧宅照片、新房面积等,临走时作为永久档案资料转交给淄角社区和村干部。
2020年春节前夕,5位从湖北武汉、武昌回到中街村的村民被居家隔离,紧要关头赵承义与村干部承担起了对这5位村民隔离期间的观察、安抚和生活物资配送等工作,一干就是三个星期。而且,他还与工作队其他成员主动参与了全镇24小时疫情防控值班,到当地超市为封闭隔离的居民配送日常生活用品;与服务队成员一起捐款7700元,并购买了消毒液、医用酒精、防护口罩和价值33000元的中药汤剂,于正月初八送到了镇防控一线。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两年的时光倏忽即过,两年的奋斗时刻未停,两年的变化日新月异。“一次滨州行,一生滨州情。无论走到哪里,滨州市委、市政府和滨州人民都记挂着你,支持着你,感谢着你。”挂职期满时,赵承义收到了滨州市委、市政府的感谢信,并被惠民县委、县政府荣记三等功。“纵挂职结束,我们也将始终关注着这片土地,为这片土地的未来鼓与呼。”他在笔记本中写道。赤子之情,拳拳之心,映射出的,恰是淄角社区更加美好的明天。

文字:李光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