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档案事业也有自身的灵魂,那就是兰台精神。
在山东水利技师学院就活跃着这样一群人:她(他)们每年都会把所属部门的所有档案进行收集、分类、编页码、扫描、装订、盖归档章、装盒、上传档案系统……她(他)们既是学院发展的参与者与见证者,也是学院历史的记录者,被亲切地称为学院“兰台人”。
在第十六个国际档案日到来之际,学院官微开辟“致敬兰台人”专栏。让我们随同学院档案室刘伟老师的真情讲述,一同走进这些新征程上,以初心和使命赓续“兰台精神”的老师们,感受她(他)们为学院档案事业发展,忠于职守、默默奉献的赤子情怀。

宣传部的档案存档工作,不只留存像外媒报刊、院报等纸质资料,还有校徽校牌等实物档案。学院开展的各类活动也要存档——有些会做成视频存起来,称之为声像档案;有些以照片的形式存起来,是照片档案。估算下来,学院每年大大小小的活动开展下来,需要存档的照片档案大约1500张。
2018年以前,学院都是存银盐照片,通过省档案局培训学习知道数码照片可以直接存档,不再存银盐照片。宣传部兼职档案员高光媛与档案室刘老师结合上级要求,不断进行研究、调整,最终制定出了属于我们自己的数码照片存储模式,在上传档案系统时既省时快捷,又方便利用查找。
档案系统对照片编排要求特别严格,既要达到照片档案要求的像素,也要每张照片都有名字——档号,还要对每个活动进行分组,这非常考验人的细致和耐心。完成一张照片的档号、备注整理至少要5分钟,全年下来1500张照片必须按照自己的档号进行排序,只要有一个号码错误,剩下的全都需要改。刚开始时经常会因为一张照片错误而又要从头开始,在档案室刘老师的耐心帮助、指导下,她经过不断地实践,现在对于数码照片存档已掌握了比较系统、完整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存档效率。

谁说男老师不会针线活?咱们的男档案员们可不甘示弱。监察室的张小双老师担任着兼职档案员,他的档案资料每年都是第一个收集齐全,亲自扫描、装订、盖章从不麻烦别人,即使有同样的扫描件,也要做到自己的纸质资料与扫描件一致。智能制造系的鹿胜玉、信息技术系的李茂华、安全管理处的孙楷岩,还有数字化校园建设办公室的牟长宁,这些男老师们在装订档案资料时,一针一线缝得像模像样,值得点赞。


文字:刘伟
资料提供:高光媛、李茂华、牟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