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水利技师学院网站

首页

校园动态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讲好水院故事】匠心打磨 成就梦想

发布日期:2024-06-12浏览量:

知耻后勇:大小循环的故事

2008年,我带着喜悦和老师的祝福结束学生生涯,来到山东水利技师学院成为一名教师。只是,我的专业是农机,却站在了汽车维修专业讲台上。这个跨度可想而知,当时的忐忑现在还记忆犹新。

这是一张汽车发动机大小循环的散热原理图。高温走散热路线叫大循环,低温走保温路线叫小循环,是汽车专业的基础知识。我不懂专业,第一次授课就被学生提问:“老师,什么叫大小循环?”当时的窘态与尴尬,直到现在我仍记在心里。当即下定决心开始学习,向书本学、同事学,甚至向高年级的同学学,促使我的专业能力迅速提升。

匠心打磨:瞄定世赛频迎高光

2017年11月,学院接到世界技能大赛省选拔赛的通知后决定参赛。可此时,距开赛只有3个月的准备时间。虽然时间、任务重,但我还是选择了参赛汽车喷漆项目——虽然该项目是学院汽修专业的短板,但我决定通过此次挑战来提升改变它。

于是,2017年寒假,我和学生踏上了去上海、北京等地的学习之路。每到一处,我们一起穿上工装,珍惜每一个操作机会,虚心向专家老师请教,不断练习,不断进步。短短的十几天里,我们的水平便突飞猛进。

当时有一个场景,令我至今记忆犹新。在北京ppg公司上下班时间,每次我和学生走在宾馆和公司之间的路上,总感觉整个工业园区非常冷清。我甚是不解:“这么大的园区,怎么没几个人、没几辆车呢?”后来,通过与公司的培训老师聊天才知晓,员工因春节还没回来。这时我们才醒悟过来,这是春节呀!说实话,当时我们的思维意识中除了训练和学习,周末、节假日已经不复存在。

回校后,我们紧锣密鼓地将所学的技能进行打磨熟练。每天对门板打磨上万次,最终的目标就是像镜子一样平整光滑。彼时,我每天坚持在车间指导学生到晚上十点以后,甚至更晚,才一身疲惫地回家。学生们的使命感和上进心一点不逊色于我。即使我回家了,他们通常自觉练习到凌晨两三点已成常态。

期间,为了提振士气,我将世界冠军杨金龙夺冠时的照片和他给我授课时的合影挂在实训车间,时刻提醒自己,世界冠军能给自己授课,是因为学院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我必须全力以赴。

2018年3月12是我们正式比赛的日子。在全省30多支队伍激烈的角逐下,我们取得全省第九名的成绩,入选省集训队,这是3个月的打磨成果。在接下来几年的时间,我的地点只有教室和车间,我的时间只有上课和训练,我的作息只有上班和睡觉,促使师生的技能水平持续提升,最终跻身于省内前列。2019年年底,我指导的学生黄超群在第四十六届世赛省选拔赛上,获得了山东省一等奖;2023年,我指导的学生毕国涵在第一届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上,取得了山东省第三名,并被授受“山东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成为学院第二个获此荣誉的学生。

匠心筑梦:青出于蓝追求卓越

黄超群是学院2016级学生。名如其人,技艺超群,现在一家知名企业担任调漆技师。来学院时,他的学习基础并不好。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学习好就上高中了”。初到校时,他也没有目标,整天浑浑噩噩地不知道该干什么。后来听到世界技能大赛这个消息后,主动找我表示想努力试一试。谁承想这一试,就是3年。经过3年的日夜苦练,他于2019年一鸣惊人一举斩获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山东省一等奖,被学院评为“金牌技能标兵”。

最令我为他骄傲的,是2020年他受邀担任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工作,是裁判组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也是唯一以学生身份被聘请的评委。戏剧性的是,作为他的指导老师我,当时却是以一名职工选手的身份参赛。学生给自己的老师当评委,这是我巨大的骄傲,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雏凤清于老凤声”。我们师徒之缘,也自此成为学院美谈。

EA0B7

多年来,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系部同志们的打磨打拼下,交通系的各项工作同样闪闪发亮:连续3年被学院评为先进部门,12名教师获“山东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名教师获得“全国行业技术能手”,2名教师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教师能力大赛获得一等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交通系的女将们巾帼不让须眉,梁力艳老师作为我院最年轻的副教授,被评选为“淄博市青年才俊”。

回首过去,个人专业经过精益求精的学习,让我成为合格的汽修教师;我的学生通过精益求精的训练,超越自我成就出彩人生;交通工程系经过精益求精的发展,成为连年的优秀部门……让我坚信,匠心打磨,成就梦想。有努力,就一定有收获!

21206



文字:卢建平(此稿系学院交通工程系主任卢建平在“中国梦·劳动美”劳模工匠进校园暨“讲好水院故事”教学表彰大会上展演的节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