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院校园里有一条河,从东坡缓流而下,蜿蜒穿过校园,最终汇入文昌湖(萌山水库),为萌水之源,故名之曰“萌源河”。
一、玉带清流自潺湲 萌源河出凤凰山
萌源河发源于凤凰山西麓。凤凰山是今名,古时山上设置烽火台,有敌情点燃烽火报警,烟火明亮,灿然有光,故名之焕山。而“奂”字亦有鲜明之意,且雅,亦写作“奂山”。蒲松龄所著诗文中多次提及,尤以所写“奂山山市”出名,是古般阳二十四景之一。凤凰山是分水岭:山之东水流汇入孝水,曲折注入小清河东流入海;山之西水流则汇入范阳河,成为文昌湖重要的补充水源。
萌源河源头的凤凰山一带多是红砂石沉积岩。因沉积岩不易渗漏,地表蓄水性能好,故山虽不高,却清流潺潺,古时常为文人墨客访幽赏水的所在。蒲松龄同时代的著名文人、清太史唐梦赉游此地后曾写诗云:“久矣菟裘占此地,便来消夏亦银湾”,就是对此处地貌原始荒凉和幽僻的描述。古称老虎为於菟,皮衣为裘;“菟裘”即老虎皮,这里是指裸露的红褐色的沉积岩,多年风化形成道道斑纹,远望就像是虎皮。虽风风雨雨历经几百年,但站在萌源河源头,抬眼四望,仍可看到大面积风化的“菟裘”。
萌源河是山溪性河流,泉水出入较多,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补给及转化较频繁,因此河道延续时间较长,水量较大。萌源河校内段长约千米,最阔处约50米宽,常有鹭、鹜等水鸟凫在水面,自在游弋。
二、四坝三桥二泵房 萌源河上“机关”多
水院的特色专业是水利与土木,要满足水利专业学生实训教学需要,更直观的了解认识水利工程设施,这条日夜流淌的萌源河成了天然优势。本着“不大开、不大破、不大挖,顺其自然,基本保持河流自然风貌”的指导思想,参照“深淘滩,低作堰”、“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的治水方略,学院从2007年迁至此地就开始陆续整理此河,2011年更是进行了大规模规划建设,建成了萌源河小流域的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应当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统一,成为物质、文化完美结合的产物,予人美的体验。为让萌源河流域建造的水工建筑物更具代表性,在坝体的选型和设计时,参照了国内著名的水利工程坝体类型,如土石坝的典型代表——著名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以防洪、灌溉为主,兼有发电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淮河流域梅山连拱坝等,学院在萌源河流域建成了四座挡水坝、三架桥、二座泵房,三角量水堰、浆砌石水渠、小渡槽各一处,形成了相对系统的萌源河小流域水利工程。
四座挡水坝自上游而下依次是砼重力坝、迷宫堰土石坝、三连单曲拱坝和浆砌石重力坝。各坝体都非常有代表性:砼重力坝建筑材料为混凝土,主要依靠坝体自重产生的抗滑力来满足稳定要求,同时依靠坝体自重产生的压力来抵消由于水压力所引起的拉应力以满足强度要求而得名,具有结构作用明确,设计方便简洁,安全可靠,对地形、地址条件适应性强,枢纽泄洪问题容易解决,便于施工疏导等优点,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多的坝型之一,长江三峡大坝是砼重力坝的典型代表。水院此砼重力坝长34.5米,坝体中间为溢流段坝,在坝体右端设胸墙式泄洪闸,闸门后连接现浇混凝土渠道,渠道内设置有0.26米高的量水堰。
迷宫堰土石坝由迷宫堰和土石坝组成。迷宫堰又叫折线形堰,堰体单薄,内部应力均匀,能充分发挥材料的强度;迷宫堰用连续折线代替传统的直线布置形式,在不增加泄水建筑所占河道宽度的情况下,其泄流能力数倍于直线堰,具有投资省、方便布置和便于管理等特点,非常适合泄水宽度受限、但又需提高泄流能力的泄水建筑物,上世纪40年代澳大利亚的卧浪若拉坝首次采用此坝型设计。土石坝又称为当地材料坝,具有就地取材、节约水泥、坝址地质条件要求低等优点。土石坝一般由坝体、防渗体、排水体、护坡等四部分组成。学院本处挡水坝工程由三宫迷宫堰、土石坝及渡槽组成,该堰泄洪流量可达300m3/s,土石坝为粘土心墙坝,在高程121.05米处建矩形断面混凝土渡槽,渡槽净宽0.5米,长7.55米,连同迷宫堰一起发挥导流泄洪作用。
三连单曲拱坝是拱坝的一种。拱坝是空间壳体结构,平面上呈拱形,凸向上游,利用拱的作用将所承受的水平载荷变为轴向压力传至两岸基石,两岸拱座支撑坝体,保持坝体稳定。与重力坝相比,拱坝在水压力作用下坝体的稳定不需要依靠本身的重量来维持,可充分利用筑坝材料的强度,是一种承载能力强、混凝土用量最少、经济性和安全性都很好的坝型,上文中所说的淮河流域梅山连拱坝是国内连拱坝的典型代表。
浆砌石重力坝是用胶结材料砌筑石料建成的重力坝,在我国多建于20世纪60年代;高于70米的浆砌石坝中,重力坝约占70%;这种坝能就地取材,土方量比土石坝少,导流和度汛问题较易解决。学院浆砌石重力坝由右岸重力坝和左岸溢洪暗涵组成,萌源河即由溢洪暗涵流出,汇入范阳河而入文昌湖。
萌源河水面有三座桥。沿流而下,依次取名曰同济、陶然、安澜,三桥都是2007年开始建修并于同年完工。最上游桥为三跨连续梁桥,每跨十米,通长30米,桥面总宽10米。桥名“同济”,寓有水院人同舟共济、共创辉煌之意,同时也含纪念水院新校区由同济大学规划设计之意。
陶然桥位于萌源河中游,是一座三孔拱涵,矢跨比例为1/2,孔跨境4.6米,两边跨径3.6米;桥长21.76米,净宽4米。远远望去陶然桥若驼峰陡起,又若垂虹卧波。河两岸花红柳绿,鸟鸣啁啾;登桥远眺,则心旷神怡,陶然忘机,故名陶然。
位于下游的安澜桥横亘水面如玉带浮水,是一座坝桥一体的多功能水工构筑结构,上行车,下蓄水。桥面长56米,桥面宽6米,桥下是浆砌石重力坝。坝内水流平缓,波静縠平,祈佑河堤永固,人水和谐,又寓祈校宁国安,是为安澜。
同济桥和安澜桥是平板桥,可通车辆;陶然为三连拱桥,只可行人。不论立于哪座桥上,游目东望,但见远处山青云白,清水涟涟;脚下游鱼倏忽,遥想庄惠濠梁之辩,不知鱼乐我乐,心斋坐忘,清静自在。
萌源河上还有两座泵房,分别位于迷宫堰土石坝和三连单曲拱坝附近。因地就形,建成两大间实训泵房,内设抽水泵、进出水管、各类水利仪表等;迷宫堰土石坝处紧挨泵房有一座形若蘑菇、俏皮可爱的小房子,内设电表仪器,属泵房一部分。沿河堤有小路通向泵房。
这些水工建筑物均由水工系教师自行设计并全程参与建设,学生到现场观摩水工建筑物和泵房构造,可以直观的学习各类水工建筑物的场地布置、外型、构造、材料等内容;站在水边即可认识各类坝体、堰体、渡槽、涵洞、河道护坡和泵房在内的水工建筑物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流域规划及常见水工建筑物的综合施工规划。在这里,萌源河摇身一变,成为学院水利与土木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实体版实训基地。
学院位于郊区,生活污水无法直接排入城市下水道系统,又不可能直接排放,如何解决是个问题。立足这一实际情况,学院自设污水处理站,并利用萌源河道,采用污水的自然生物处理工艺和中水湿地处理技术,开展水质检测与处理实训项目,对学院产生的污水进行深度处理,使尾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规定的一级A标中水回用标准,既满足了校园绿化灌溉、道路清洗及冲厕等实际需要,又满足了水质检测与处理实训教学要求。
三、五湖襟连一条河 萌源河里诗意多
溽暑酷夏,人们喜欢亲近水,哪怕是从河边走一走,也会觉得心清气凉。行走河边,可以看到四座坝把水流分成五段,形成了五个自然“湖”。“湖”不大,却各具特色:最上游是青荷塘,位于砼重力坝以东。湖面贴水是团团荷叶,荷箭拨水而出,卓然挺立,荷香荡漾;偶有飞鸟贴水掠过,荡起一圈圈的涟漪。这里最接近萌源河源头,水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桥下水清清,荷青青,心清清,晴晴。
上游第二个湖是龙津潭。萌源河属季节河。虽一年四季水流不断,却丰枯分明。每年10月到次年4月是枯水期。枯水期时河道几近干涸,但仍有一潭幽水闪着蓝碧的光,此处即为龙津潭。龙津潭建校前是周边村庄用来浇地灌溉的机井,深达6米,水涝不长,水旱不涸,如此宝地,或为蛟龙盘踞之所,故名龙津。
紧挨龙津潭的是第三个湖——一鉴池。取自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自然现象,提醒学子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一鉴湖湖面婉约,仅有半亩,而意在云天外。
龙津潭和一鉴池均在砼重力坝和迷宫堰土石坝之间。
第四个湖位于迷宫堰和三连单曲拱坝之间。此湖湖面最宽、水域面积最广,不仅映照着陶然桥的倩影,还有一叶“不系舟”飘在水边。河岸郁郁芊芊,湖中游鱼倏忽,美的让人心醉。此湖名曰“芙蓉浦”,“涉江采芙蓉,蓝泽多芳草”,芙蓉本已美极,“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该是何种境界?
最下游一湖是安澜桥下这湖水了。萌源河从三连单曲拱坝流至浆砌石重力坝时,水面由窄而宽再收拢窄,水流方向略斜向西南,形成新月形,故此处名为涵月湾。涵有蓄积并保持之意,月尤惹人怜。水清月近人,取意涵月湾,不知赚的诗意几许?
四、宜教宜学宜休闲 萌源河边乐趣多
校园有水,才有灵气;何况此处有清流潺湲。王摩诘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清净闲适,润泽了多少人的心田;两千年前孔老先生听闻弟子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试想水工系教师带学生到萌源河流域观摩学习,初时“山重水复疑无路”,点拨讲解后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师生皆大欢喜,沿河堤“风乎舞雩,咏而归”,想想这情景,岂不羡煞!
萌源河源清流洁,本盛木荣。沿河植柳,柳丝飘逸;水底植莲,莲清心净。茶余饭后沿河走走,养一点浩然气,沐千里快哉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可浇心头火,滤烦忧事,荡胸涤神,得大自在。
萌源河流域的水利工程是个系统工程,两岸景观建设等也属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沿水流方向,南岸依次建有怪石林、牡丹园、先贤论水亭、双鱼广场等景观,护坡上用植被拼成“上善若水”字样,沿岸种植垂柳、木槿、紫叶李、紫叶小檗等树种,一年四季色彩丰富,景观工程的建修极大丰富了萌源河流域水利工程的内涵。
水院这条萌源河,既有教学实训之功,又有人文景观之美,兼具静心养神之效,融教学、生态、休闲于一体,真乃水院人工作生活之福地。

萌源清流

陶然雅韵

迷宫堰影

河畔泵房
孙 营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