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院交通工程系的汽车维修一体化工作站,有位个子高高、看上去文静秀气的男生。可别被他“小书生”样的外表迷惑了,他可是汽车维修专业的“大拿”——刘荣兴,在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山东省选拔赛汽车技术项目中他以全省第4名的成绩获得一等奖,入选山东省集训队。
他细长的眼睛闪着睿智的光。别看年龄小,却有着与年龄不相衬的细心与沉稳,问他汽车维修专业的知识可难不倒他。他的成绩来源于多学善问勤动手,如果问刘荣兴在哪,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是“不是在车间就是在去车间的路上” 。

车间里他埋头苦干。要么安静地看书学习,要么在汽车旁边摆弄着工具进行实践训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刘荣兴2018年走进交通工程系,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就报名参加世赛班的选拔考核并成功挤进世赛班,从零开始接触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项目。历经半年时间,刘荣兴让自己从一个连扳手都不会用的人变成一个能熟练进行拆装作业和测量作业的人。这半年里,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校内选拔,每一次选拔都是他技能提升的动力,让他敢于面对挑战,大赛面前临危不惧、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和技能水平。
汽车维修技术特征从传统的“三分技术,七分工具”到现代的“七分诊断,三分修理”,汽车修理不再只是单纯的机械操作,更多的需要的是电方面的知识,这就对电气方面知识储备欠缺的刘荣兴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面对挑战,他沉着应对,利用一切时间学习,周末别人休息时也照样在学习,有空就到工具仪器室熟悉各种工具仪器,了解各种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静心研究各种工作原理和电路图,分析大量的故障案例。对于在电工电子基础知识这块弱项做到课上补、课下问。

汽车技术项目考核模块多,涉及知识点多。从发动机到底盘、从排除故障到电气构建、从日系车到韩系车到德系车、从中文到英文,每一个模块都需要扎实的知识。这就需要他充满自信、更勤奋、更专注地投身到专业技术学习。慢慢地他也意识到,只是一味地进行拆装训练也会使人厌倦,如果不动脑分析不能提出问题,就不会有大的进步,于是他在实践中也逐渐学会了思考,思考如何能把每一步快速且完美的完成。遇到英文技术材料就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去翻译,认真地记录笔记;每天都要总结,无论在拆检过程中,还是故障诊断排除过程中,都本着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进行实践训练。

无奋斗不青春,在应该奋斗的岁月中不能选择安逸的生活。刘荣兴表示,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会做到心怀感恩,不忘初心,将“工匠精神”融入个人学习发展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争做“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奋斗的青春最自豪
刘荣兴
2018年怀着憧憬的心迈入水院的大门,感觉一切都是那么新鲜,短暂而又紧张的军训生活过后便开始步入常规的学习中。不久就听老师说起“世赛班”,这个班里同学们都掌握丰富的专业技能知识,那一瞬间我就被吸引了。随后通过重重的考核选拔,我终于荣幸地加入世赛班。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鼓励下,我努力向前赶,做到每天都学有所获。经过半年的学习,很又荣幸地加入到“世界技能大赛”预备队伍中。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我们12人努力学习,取长补短,寒来暑往,每天都过得很充实。也曾经动摇和迷茫过,在老师们的谆谆教诲以及系部领导的支持和期望下,又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和信心。
比赛前我们几乎放弃了所有休息的时间,夜以继日的训练,老师一方面给我加油鼓劲来提升我的自信心,一方面要求我每个动作都做到精益求精,同时备赛团队的同学也陪我加班加点地训练,每个人都在全力为比赛做准备。

回想济南竞赛的两天就像一场梦,在连续作战、极度疲惫的情况下,坚持不懈地完成了比赛。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最终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通过比赛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每一份的刻苦努力都会获得倍增的收获;挑战不可能,只要我们具有明确的目标和超强的行动能力,就没有去不到的地方;要想成功,必须有足够的耐心,足够的信心和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人生能有几回博,此时不博待何时。不管多苦、多累,不管遇到什么困难,要绝不退缩,绝不言弃,本着刻苦努力、不懈追求的精神,在追逐梦想的舞台上一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