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校学生能够放弃休息时间,主动参加服务残疾人的助残活动,这种奉献精神实在难能可贵,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学生的风采,为同龄人树立了榜样,特此提出表扬。”
近日,一封由青岛市即墨区残疾人联合会和青岛市即墨区精英助残志愿者协会共同发出的表扬信,寄到山东水利技师学院,学院交通工程系学生王一先和蓝光耀利用暑假“传承爱心 接力助残”的爱心事迹,才被广大师生所知悉,从而也为近日来连续在国家和省各级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的交通工程系,再报喜讯,再立新功。

王一先和蓝光耀均是学院交通工程系2018级学生。巧合的是,他俩既是青岛即墨同乡,又都凭着优异的成绩同年进入汽修实验班。两人在生活中相互帮助,学习中互相促进,平时就表现出诚信友善、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
今年的暑假,为了备战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王一先选择了留校。枯燥艰辛的训练和漫长的假期,虽一度让他想家的念头日益浓郁,但他每次都很好地克制住了自己。直到8月10日下午收到蓝光耀发来的一条微信。

“当时我正在实训车间用手机查阅学习资料,屏幕上突然弹出了蓝光耀发来的消息。打开对话框时,一行醒目的大字映入眼帘:参加由青岛市即墨区精英助残志愿者协会组织的‘传承爱心 接力助残’帮扶残疾人公益助残活动,有没有兴趣?由于参加公益活动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心中既忐忑又充满着期盼。在取得老师的同意后,我便踏上返程的列车与蓝光耀汇合。
8月11日,王一先和蓝光耀跟随即墨区精英助残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前往龙泉镇石门村王爷爷家中。“不用紧张哈,你们要做的就是把他们当做亲人,陪他们聊聊天说说话,让他们感受到子女的陪伴就好。”志愿者协会工作人员的话,让他们尚有些忐忑的心,踏实了许多。
“王爷爷是一名退伍老兵,老伴儿患有精神疾病,生活一直很艰难。家里的儿子如今虽学业有成了,但是怕媳妇嫌弃患病的老母亲,便离开家独自去了城里生活。这可苦了王爷爷老两口。到王爷爷家的时候,他满怀笑容地迎接着我们,看到他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们心里很不是滋味。在陪他聊天的过程中,我们明显能感受到他乐观的生活态度。生活在新时代的他们在不愁温饱,只是少了子女的陪伴,缺乏亲情呵护。老人们想要的不多,只是希望子女能够多一点时间陪伴他们,能常回家看看,陪父亲下下棋、喝喝茶,陪母亲聊聊天、打打牌,仅此而已。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和王爷爷越聊越开心,心里的沉重也减轻了许多。”王一先介绍说。活动结束后,青岛市即墨区残疾人联合会和青岛市即墨区精英助残志愿者协会分别为王一先和蓝光耀颁发了爱心助残荣誉证书,但都被他们珍藏起来,没有告诉任何师生。


“贵校是培养国家栋梁的摇篮。贵校培养的学生不仅学到了丰厚的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都有一颗美丽的心灵,助人为乐,热爱劳动,这是贵校素质教育取得成功的体现。”表扬信中对学校素质教育给予的肯定,让王一先和蓝光耀无比骄傲,感觉比自己所获得的爱心助残荣誉证书更为高兴。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参加这次的公益活动让我们受益匪浅,学会珍惜当下,不能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这是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新时代学子当是未来国家的栋梁之才,努力提高道德素质,完善人格,也是一种责任。往后的日子里,我们会更加懂得怎样孝敬父母,更加明确身上肩负的社会和历史责任,勤奋学习,奋发图强,争取早日成才,更好地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王一先和蓝光耀表达了一致的心声。
好样的,水院真学子,时代好少年。
整合:李光桢
资料提供:孙振华 王一先 蓝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