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一个人时
就看看天上的云吧
你会发现
他也在云端
注视着你
目光里有深深的
眷恋和不舍
满满的
爱怜和祝福
他会给你
热情和勇气
激励你
坚定地走下去
不悔,不惧
——谨以此文纪念我的父亲
我有两个父亲,一个是给了我生命的父亲,一个是给了老公生命的父亲。
父亲在我6岁时就去世了。由于那时年龄小不懂事,对父亲的记忆模糊又稀少。记忆最深的只有两件事,一是家里穷,好吃的东西有限,但父亲总是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他的幺女,哪怕快要放坏了也舍不得让哥哥姐姐吃;二是每次出去,父亲总喜欢把我高高举过他的肩膀,让我骑坐在他的脖子上。父亲去世后,我的世界黯然失色,也没有了喊爸爸的机会。
26岁那年,我结婚了,从此,在淄博有了一个家,并且又有了喊爸爸的机会。嫁给老公后,爸爸常常对我说:“小郑,你娘家离得远,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了!”我嘴上没说啥,但心里特踏实,因为我知道有父亲疼的孩子是块宝,无论你年龄有多大,无论你将来走多远,有父亲的地方就是家!
父亲是一个“土肥专家”。1977年是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第一年,他作为三个孩子的爸爸,在农忙和照顾孩子之余,考上了山东农业大学土肥专业,成为了一名堂堂正正的大学本科生,并在大学毕业后不久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父亲非常热爱自己的专业,听老公说,他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下乡入户,从事土壤、肥料方面的科研与技术推广工作,常常一个星期都见不到面。经过父亲三十年如一日地潜心钻研,他成了淄博市乃至山东省有名的“土肥专家”,先后获国家、省、市农牧业科技进步奖、丰收奖、星火奖、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等三十余项,参与省级以上课题六项,主编和参编技术著作六部,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在配方施肥推广工作和“磁性肥”、“中微肥”、“有机无机复混肥”、“控释肥”的生产与应用等方面颇有影响,多次被淄博市委、市政府记功,并被农业部评为“振兴农业先进个人”。
父亲是一个能工巧匠。听老公说,他们家购买的第一套房子,就是父亲带着他们弟兄仨自己装修的。从铺地砖,到打造窗户、包门、顺线,都是父亲带着他们哥仨干的。甚至有同事参观了老公家自己装修的房子都不敢相信,说比专业装修公司搞得还好。此后,左邻右舍谁家的房子需要修缮,比如补贴瓷砖、重新布线这些小打小闹的活儿,不值当找装修公司的,父亲总是义不容辞地前去帮忙,不仅分文不收,还常常自带维修工具和材料。老公说,小时候他们家里特别穷,要养活三个男孩子,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衣服也是新三年、旧三年,老大穿过老二穿。逢年过节,为了仨孩子有新衣服穿,都是婆婆赶集时买一些便宜的布料,父亲自己裁剪和缝制。上世纪80年代中期,父亲被公派到苏联进修学习,出国要求穿中山装。当时中山装还没有普及,穿的人很少,只有淄博市百货大楼这样的大商店里才有,一套普通中山装的价格就相当于他近一个月的工资。虽然国家给了服装费,但他还是舍不得买。为了出国时能穿中山装,他专门跑到百货大楼仅仅是看了看所谓的中山装样式,回来买了布料就自己裁缝了一件,穿到身上竟然和商店里出售的相差无几。
父亲还是一个充满生活情趣的人,吹拉弹唱都能玩起来,是单位的文艺骨干。他格外喜欢养花。别人养的快要枯萎的花,在他的侍弄下都仿佛注入了灵丹仙水,枯黄的叶子变得绿油油,耷拉的花朵也娇艳欲滴,生机勃勃焕发新春。而且,退休后,爸爸迷上了绘画。他经常跟着电视上的绘画视频学习,一学就是大半天。看完视频,再根据自己的领悟去练习。经过三五年的学习,他画的飞禽走兽、梅兰竹菊已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被许多好友索去装裱起来挂在了自家客厅。爸爸也是一个宁静淡薄的人。工作中他不争不抢,埋头实干;生活中,也是沉默寡言,与世无争,深受同事和邻居的推崇与爱戴。
可惜,天妒英才。2019年11月份,父亲查出了直肠癌。在与病魔抗争了大半年后,于2020年8月永远离开了我们。从此,我又成了一个没有父亲的人。
父亲虽然走了,但他们的爱会永远陪伴着我。他们教会了我热爱生活,脚踏实地,宁静淡薄。想念他们时,我会凝望天空的云,我知道,他们一定也在云端注视着我,寂静关爱,默默欢喜!
文字:郑和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