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您选择每月捐款的方式,帮助中国偏远地区的困境儿童。您的持续捐助,对于孩子们的意义,十分重大,谢谢您的慷慨捐助!”

近日,一封来自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感谢信,让山东水利技师学院交通工程系暑假留校勤工俭学的王新康同学,成为学院师生乃至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半年前的一天,王新康无意间在某平台看到了一段关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关注留守儿童的宣传片,其中的故事深深打动了他:一个小女孩爸爸因意外去世,母亲被生活所迫改嫁他人,女孩只能跟着年事已高、身体不好,且家庭生活十分困难的爷爷奶奶生活。她特别坚强、懂事,小小年龄就学会了自己做饭、洗衣服,放学后割草喂猪……生活虽然艰难,但却没有让她失去希望——面对镜头,她依旧笑容灿烂,表现出的顽强乐观、健康向上的积极心态,让王新康深受触动眼角湿润的同时,暗下决定,今后要省吃俭用、力所能及地帮助留守儿童们做点事。“钱虽不多,但可以为这些困难的孩子送去一丝希望,带来一点改变,让他们多一些笑容。还有什么比这更有意义的吗?”自此,每个月的5号,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捐款成为他固定的习惯。

滴水成河,聚沙成塔。当收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来的感谢信和纪念指环时,“意外和激动”成为王新康的第一感受。“静下心来想一想,在这整件事情中,自己首先是被触动继而捐献,能有这样的想法和举动,得益于学院的培养、老师的教诲和父母的教育。今后,我将秉持“以爱为源”,不忘初心,继续坚持做下去,希望能帮助更多的孩子们,给予他们希望与美好。”王新康由衷地说。
供稿:王新康 刘珊珊 孙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