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选修课是以增强竞争力为导向的课程。针对技工院校的学生,大都对高深的理论不感兴趣的实际,我结合自己的选修课——电气控制技能提升课,浅谈几点我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选修课堂“活”起来的有益探索。
一、运用情境教学,明确工作任务具体要求
在课堂教学中,唯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促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到新知识、新领域的学习中去。我在教学中,注重情境教学的运用,对真实工作任务进行描述,学生小组讨论工作任务,明确工作任务的具体要求,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处理的现实问题。任务的解决,有利于促进学生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用来理解、分析并解决当前任务,促进新旧知识的衔接和能力的形成,使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技能操作专业化、系统化,既增强了学生的基本素质,又提高了专业素养。

二、实施一体化教学,注重确定典型任务
一体化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典型工作任务的确定,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工作任务,培养其学习能力与综合技能。在电气控制教学中,关于PLC控制电路的外部接线图的学习,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由于电气元器件繁杂,同时还涉及到传感器等方面的知识,单纯地讲解此部分内容,学生很不容易理解,所以要在试验台的接线环节上下工夫——电路经过哪个元器件,它们的作用是什么,都要通过接线来显示。以此为抓手,在教师引导下加强实操,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建立学习自信,专业知识与技能大幅提高。而且,经过多次、多个接线图的接线,学生们发现PLC控制系统的外部接线图原理是相通的,能够触类旁通,从而接线速度越来越快,正确率皆达到百分百,教学效果自然水到渠成。

三、师生一“导”一“演”,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课堂教学出成效,和谐的师生关系很重要。我注重通过教师“导”、学生“演”,来融洽师生关系,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教师的“导”,指的是要在学生动手操作中加强巡回指导。巡回指导是师生进行双向互动的过程,是教师摒弃了“教师权威”,尊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真实情感,以激发学生主动性、创造性为目的,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最终实现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
四、小组展示交流,明确改进措施与方向
在每个任务完成后,各小组选派成员分别上台展示任务成果,说明在任务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通过交流,一是促使学生明确任务完成质量、存在问题及不足,以便制定改进措施与方向;二是促使学生构建起任务处理的最佳途径和知识体系,提高学生交流表达能力,促进行为养成与素养的提升。展示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每个同学填写评价表,教师对任务完成情况、成果展示情况进行点评。通过强调过程化考核,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操作规范意识,着力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我正是通过以上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他们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力不断发展,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文字:王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