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优秀的人总是有写不完的故事,他们是水院最精彩的内容,闪着人性的辉光,照耀这方天地。
自古名师出高徒,水院有无数优秀学子,他们背后是名师的指点和培养。古语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些师徒亲如父子母女。每一组名师高徒都演绎着一段师徒共进的佳话,他们互相成就,互相启迪,互相造就辉光时刻。这些人我们都熟悉,但师徒间那些故事,很多不为人知,我们深入挖掘,呈现更生动感人的师徒情深——

2020年11月29日,在2020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技能大赛颁奖大会上,山东水利技师学院智能制造系迎来高光时刻:学生孙启赫、张衍鸿,获得智能传感器技术应用项目学生组全国一等奖(第2名),指导教师王国军获得“全国优秀教练”荣誉称号,成就了一段“师徒同砥砺 赛场扬美名”的佳话。
王国军,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上海理工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系学院智能制造系智能制造教研室主任、王国军竞训工作室主持人。“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有通过主动作为和不懈努力,它才会变得格外辉煌。”既是他人生砥砺奋进的座右铭,亦是他因材施教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清醒剂”。
2017年,孙启赫进入学院卓越工业控制班(实验班),自此与王国军结下深厚的师徒情缘。“孙启赫这孩子有点内向,但肯钻研、能吃苦,有股子拼劲和狠劲儿。写起程序来,趴在那儿一动不动,一趴就是七八个小时。”说起爱徒,文质彬彬的他,毫不掩饰心中的那份喜爱和欣赏。
有一次在进行设备组装时出现了问题,班里的同学都束手无策。孙启赫却不等不靠、跑前跑后查阅资料,又一次次地进行调试,终于找到了问题的原因。事后王国军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说不好为什么,就是喜欢,喜欢编程和组装时的那种感觉。”
2019年,王国军开始带领孙启赫参赛,并相继在首届上海合作组织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和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山东省选拔赛中,均取得了三等奖的优异成绩。“我们能获奖没什么决窍,惟手熟尔。就是劲头儿足,就是靠自觉,就是对自己下得了狠心。”王国军如是坦言。
2020年暑假,张衍鸿又成为卓越工业控制班的一员。彼时,他已分别获得了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山东省选拔赛和山东省“技能兴鲁”技能大赛的三等奖。故而,王国军安排他与孙启赫强强联合组成铿锵二人组“张衍鸿动手能力非常强,而且参加过数控比赛并获奖,经验丰富,心理素质过硬,属于兴奋型选手,在安装接线方面稳、准、狠,随时都能创造奇迹。”王国军评价说。
2020年4月份,王国军得知全国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技能大赛要如常举办的消息后,随即带领孙启赫、张衍鸿投入紧张备赛中。由于学院当时尚不具备条件进行技能训练,王国军就指导他们先学习智能传感器相关的理论知识,对照每一个能进行训练的题目,进行数十遍乃至上百遍的练习。暑期,他制定出详细的训练计划,与学生无畏酷热,留校集训20多天。
9月,王国军带领学生赴江苏汇博公司进行了终生难忘的5天实训:每天早上6点,他们准总是第一组到达实训场地,直到晚上9点多才最后一组离开。中午除了吃饭,从未休息过。由于每天的训练强度大,晚上都是拖着极度疲惫的身躯回去。5天下来,他们竟然都没顾上冲个澡!培训结束回校后,由于缺少实训平台,他想法联系山东轻工职业学院的老师,利用周末和国庆假期到该校进行工业机器人的操作和编程模块的练习。
10月17日,全国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山东省选拔赛智能传感器技术应用项目如期开赛,王国军与学生们分别参加了职工组和学生组比赛,经一番激烈比拼,孙启赫、张衍鸿获得第2名,进军全国总决赛,他则获得职工组第4名。获得国赛入场券,师徒三人信心倍增。但国赛平台的更换,又成为横亘在他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这次国赛对你们非常重要,今后我还有机会指导下几级的学生参加,可对你们来说,在校期间可能就这一次机会了。因此,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我们都要拼搏到底!”他如是给孙启赫、张衍鸿二人鼓劲打气。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王国军一方面上网查阅多个竞赛平台使用的智能传感的技术参数,一方面积极争取学院的支持,购买了价格相对便宜的部分传感器。之后,他联系沟通设备技术支持方,带领他们参加了该公司在网上举办的4天线上培训。
随后,师徒三人又马不停蹄地奔赴到青岛市技师学院进行了为期3天的集训。“3天的训练,就是争分夺秒。除了白天,经我们多方斡旋,校方才同意晚上把我们锁到实训室里继续训练。通宵达旦委实辛苦,但在那时,对我们却是那么奢侈、那么珍贵、那么美妙。”他感慨地说。
训练过程中,一次由于操作失误,他们不小心把连接3D相机的一根数据线扯坏了,导致价值近10万的3D相机无法工作。为了让学生安心练习,王国军跟孙启赫、张衍鸿说:“如果真的不能使用了,跟你们没关系,由我来赔偿!你们只管静下心来练习就行。”正是他的这种责任担当,确保孙启赫、张衍鸿目标坚定、心无旁骛、排除万难,全情投入到训练中,最终一举获得全国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如今,王国军在充分发挥好竞训工作室的平台作用,推动竞赛成果向教学成效转化,积极投身学院培养名师打造优秀团队的实践中的同时,带领着学生们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续写着青蓝同心、匠心逐梦的新的师徒传奇……
文字 / 李光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