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水利技师学院网站

首页

学院新闻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教学无缝对接就业 ,校企共育技能人才——山东水利技师学院智能制造系育才见成效

发布日期:2020-08-10浏览量:

 

山东水利技师学院智能制造系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机电一体化、数控加工、无人机应用技术等专业设置紧密对接产业需求,在教学中贯彻“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原则,大力推进“校企双制、工学一体”,校企共育技能人才,成功实现了学生凭高技能、真技能优质就业。目前,智能制造系专业在校生保持在1000人以上,每年向企业输送200多名职业教育人才,订单招生学员就业率达100%。

教学?竞赛?就业?创业?在智能制造系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实训中心,这些环节早已融汇贯通:这边在进行组装调试初级训练的同时,那边已经在进行无人机的改装了;这边用自己装调好的无人机进行的飞行训练如火如荼,那边的航测数据已经转换成三维图备用了。

“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无人机技术与应用赛项一等奖获得者张大鹏和李富水同学,淄川区事业编制的工作已经虚席以待;学无人机的张京税同学在赛场就被赛事主办方定签到该单位去工作;疫情期间上网课的同时,辛诚同学一个月内凭借万亩无人机植保净赚一架植保无人机并万元收入。

为浙江台州特警队和淄博市消防大队培训“飞手”、参与多处巡防机构巡查和勘测机构的航测项目,在师生眼中都是“小CASE”;配合山东省防汛抗旱演练进行无人机展演、入编淄博市淄川区武装部民兵无人机侦察班,师生用实力证明着自身的技能;“航拍制作小区720全景图”成为近期师生志愿服务的最抢手项目;淄博市淄川区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已经将“无人机飞行服务”“无人机改装”等项目列入“孵化”日程,无人机专业的就业创业之路越走越宽阔。

走进数控加工实训基地,满满的“教学工厂”的“工学一体化”教学氛围。师生操作的不是教学仪器,而是清一色的生产设备。设计、编程、操作、检验,忙忙碌碌的身影背后,是为企业协作加工的真实产品和师生自我创意数控加工的艺术品,一件件都洋溢着“工作”两个字,体现着日常教学与日后就业的“无缝对接”。

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师生,直接把设计、制作、改装教具作为课程模块搬入了教学实训。师生已经不满足利用现成的实验型教具学习原理和拆装,认为会束缚思维创新,也不能对接多个企业的不同实际需求,所以师生自行设计、制作、改装教具。工业生产线模块、电力拖动模块、机床电器维修模块、工业机器人模块、水利机电电气控制等模块的教具制改,都成为师生奋战的现场。经常听到这样的豪言壮语:“师兄做的?超了他!”“再做好点,给师弟师妹留个MODEL”,作品也确实令人耳目一新。看看师生与企业共同开发的“亚龙YL-1527型电气控制与PLC 综合设备”,第一工位为显示教学工位,以典型控制线路、标准件配置来完成机构原理熟悉、基本接线训练,可以反复练习直至熟能生巧,达到中级工水准;第二工位为展示训练工位,提供必要的标准件,学生按照给定控制线路完成设计、接线、调试,反复调修优化,从对到优,高级工水准没问题;按计划、有针对地设置多种故障,学生一一排除,又对又快,达到预备技师的水准。有意向去就业的企业,师生直接参照企业设备的图纸进行训练,接线、操控、排故,越熟练企业看了越眼热,赞叹学校把岗前培训都做好了,不愧无缝对接就业。一机多用、教学相长,合作企业与师生商量:“王老师有没有意向跳槽来我们公司?”“这几位同学提前预定给我们公司怎么样?薪酬好谈!”更多用人企业争相送图到校、现场面试,明年的毕业生已经提前一年被预定了,目前企业瞄上了他们的师弟师妹,拥有高技能、真本事,优质就业不愁!

校内教学无缝对接岗位,合作企业的现场教学也不遑多让。在企业,师生接触生产实际,技能提升快,越学越练越有劲儿,企业多种举措留人,合作态度越来越积极。近年来,系部与企业搭建多种育人平台,如与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干线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搭建了泵站运行工和闸门运行工技能大赛人才选拔平台;与山东力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雷帕得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搭建了订单培养平台;与金永和精工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新景表业有限公司等共同搭建了校企双制合作培养平台;与山东泰展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一诺威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搭建了新型学徒制平台;与北方天途航空技术有限公司搭建了校企共建专业建设和创新创业平台等,有力地促进了教学与就业创业的对接,校企合作育人成效突出,教学就业相辅相成,实现了校、企、生共赢。

 

 

供稿:张慧卿、李华、翟慎安、孙营

摄影:翟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