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水利技师学院网站

首页

学院新闻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山东水利技师学院召开庆祝第36个教师节大会

发布日期:2020-09-11浏览量:

 

“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以爱为源,多给学生爱,让学生学到真本领。”

9月10日下午,学院召开庆祝第36个教师节大会,表彰先进集体师德标兵、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通报了受到省水利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淄博市委教育工委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党委书记于福春以《构建“大思政”格局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题发表讲话,发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动员令。党委副书记、院长孙桐传主持庆祝大会,全体教职工参加大会。

于福春的讲话从历史的维度,依托翔实的史料,讲述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党和国家教育观继承和发展的成果,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想、新观点,对构建“大思政”格局进行动员、规划和部署。

于福春强调,今年学院党委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学院意识形态工作体系建设的实施办法》等文件,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课内思政+课外思政”“校内思政+校外思政”三个方面构建“大思政”格局,开启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大幕。这是学院立足实际贯彻落实“课程思政”的创新尝试和重大教学改革。

于福春强调,构建“大思政”格局,开辟“立德树人”创新路径,要树牢协调各方的共同育人观、育人为本的教师职业观、育人为本的学科教育观,统筹推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做到人人思政、事事思政、时时思政。

于福春指出,“大思政”的重点在“思政元素”。融入好的“思政元素”,课程就有了“灵魂”和“方向”。要遵循“1234”原则:坚持“立德树人”一项根本任务,坚持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两种精神,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的“三信”指引,坚持“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核心素养,选择融合“思政元素”。

于福春指出,构建“大思政”格局,开展“大思政”教学改革,是学院“十四五”期间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要健全领导机制,成立建设领导小组,发挥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要按照学院整体推进、系部主导、教师主体的原则,制定学院“大思政”教学改革实施意见,打造系部特色、突出专业特点、建设品牌课程、营造 “大思政”氛围;要完善教师培训机制打好课程思政推进“基本功”,提升教师素质和能力;要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坚持总体“漫灌”和个性“滴灌”结合,利用好多种媒体宣传渠道和社会实践基地课程,推进课程思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会上,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分别发言。

孙桐传在会议总结时强调,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教师标准,坚持四个“相统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积极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和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真正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20年度学院“师德标兵”:卢建平、徐加山、李志敏、王国军、张小双、刘延华、张汉城(排名不分先后)

优秀共产党员:程霞、王连军、吴迎春、孙大广、李克江、李华、毛锡玉、李衍德、刘红、邢慧丽、王华云、穆云丽、孙振华(排名不分先后)

 

优秀党务工作者:赵永朋、吴江、张峻、鹿建国、王黎、王修心(排名不分先后)

学院过硬支部(学生工作党支部)代表、先进党小组(总务处)代表

学生代表李伟琦同学发言

优秀教师代表杨兴民发言

优秀教师代表李华发言

穆云丽同志对新生军训作总结发言

李克江同志交流体会

 

 

供稿:李克江、李光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