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心。”只有帮助学生成功迈过心里的一个又一个“坎”,才能真正照亮学生的人生未来。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坚持“以爱为源、阳光育人”,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成长中的困难与挫折,学会悦纳自我、拥抱美好人生,阳光、积极、健康的校园心理文化氛围日趋形成。
心理测评常态化
每年开学季,来自省内外的新生走进校园,大都会呈现面对陌生环境的不适、人际交往的焦虑、远离父母的束手无措等境况,从而产生各种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基于此,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坚持全覆盖、常态化开展心理测评工作。除了普通的心理测评,创新推出线上测评模式,精心设计的版面、科学设置的题目、温馨暖人的导语……学生通过手机即可轻松完成测评。通过心理测评,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为后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测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形成测评报告,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改进措施,实现心理测评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心理咨询人性化
心理咨询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安静、舒适、温馨的咨询环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设,持续对其进行升级改造。如今,走进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绿植巧妙点缀,环境舒适怡人,心理咨询室、音乐放松室、心理沙盘室、心理宣泄室等功能室一应俱全,音乐放松椅、沙盘、心理宣泄器材等硬件设施配备齐全,3部心理热线电话24小时开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在确保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平稳高效运行的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温馨的“心灵港湾”。


心理活动多样化
学院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每年5月份开展亮点纷呈、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心“晴”涂鸦——心理健康主题绘画展示、“心随我动,与心同行”心理趣味对抗赛、“悦动新声,向阳而行”歌唱展演、“沐浴阳光,共同成长”心理游园会、“相伴如影,对话心灵”心理影片欣赏、“青春扬帆,朋辈护航”心理委员培训……这些活动吸引了广大学生的积极参加,取得了显著的心理育人效果,营造出关注心理健康、重视心理健康的浓郁氛围,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广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保健意识,有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心理教育专题化
为做好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学院针对不同阶段学生开设个性化课程,在内容设置上突出心理知识普及、学生心理状态调整、学生心理状况评估等,引导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帮助学生掌握自我心理调适,提高学生承受压力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心理专职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及时发现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根据普遍性问题开设专题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先后开展女生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培养积极情绪等一系列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排解、消除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有效预防和减少了校园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心理辅导全员化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性强。学院本着“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素质良好、相对稳定”的团队建设原则,着力打造以心理专职教师为骨干、学生辅导员为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一是建立常态化的心理教师培训机制,选派心理教师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培训及学术交流活动。先后组织心理教师参加山东省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山东心理学会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学术年会等培训活动。二是定期开展辅导员心理团建活动,不仅展现了辅导员卓越的协调能力与非凡的智慧火花,也进一步加深了彼此之间的默契与情谊,更激发了他们对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探索与热情。


心理研究成果化
学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结合前沿课题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形势,组织心理专兼职教师定期交流,分享研究成果,通过理论实践化、实践理论化,形成规范有序的体系,有力提升心理育人水平。近年来,学院积极参加全省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评选,荣获“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二等奖1项、“优秀心理辅导案例”二等奖1项、“心理健康手语操特色项目”二等奖1项、“优秀心理辅导案例”三等奖3项、“心理情景剧大赛”三等奖1项,3人获“优秀指导教师”;1人获山东心理学会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个人”,1篇论文获“优秀学术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学院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坚持系统思维,健全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精准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与情感需求,帮助学生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心态,让阳光洒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