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至6日,电力工程学院“齐文化宣讲团”30余名师生赴淄博多地开展2025年暑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结合“青春传承中华文脉工程”,深入挖掘、传播齐文化。
社区课堂,活态传承
在商家镇文昌嘉苑社区,团队开设生动齐文化课堂,向青少年讲述家乡历史脉络。结合“非遗课堂”,志愿者现场教授漆艺、刻纸技艺,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工艺魅力,促进齐文化与非遗在互动中焕发新生。


走进历史,感悟精髓
团队在淄博市博物馆,借助数字化展陈深入了解齐国“通商工之业”的繁荣盛景,体悟齐文化开放包容的内核;在中国陶瓷琉璃馆,通过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融合案例,直观感受文化创新的力量。

探访古迹,汲取灵感
在淄川蒲松龄故居,队员们研读蒲翁著作,感受其“写鬼写妖高人一等”的深刻思想,并通过记录古村落变迁、研读手稿,深入理解聊斋文化与民间智慧的传承,为后续文创设计积累素材。

企业参访,科技赋能
团队走进七河生物智慧工厂,实地考察自动化生产线与农业科技的深度融合,了解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实际成效。工厂文创展区展现的企业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也为团队活动提供了新思路。

此次“三下乡”活动,电力工程学院学子以实际行动践行文化传承使命,在深入基层、触摸历史、感受发展中,深化了对齐文化思想内涵、精神特质及时代价值的理解,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