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近日,学院举办了师德师风演讲比赛。来自各支部的13组青年教师轮番上场,紧扣主题讲述了自己或身边教师的感人事迹,淋漓诠释了师德师风的深刻内涵,表达了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执着追求。因此,官微开设“师者之风”专栏,遴选部分优秀演讲稿件予以刊发。
李芳冰:自从我成为一名教师后,总有人问我:“你觉得老师的工作像什么?”我总说像“陪学生拆接人生线路”——每颗心都是待点亮的灯泡,每段成长都需要耐心调试。这些年,正是发生在身边学生身上的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我真正读懂“师德师风”这四个字的重量——它不在书本里,而在每一次的用心陪伴中。


刘昌慧:芳冰啊,一看到你发来的学生实训照片,孩子们围在设备旁认真接线的样子,就让人想起咱们跟学生打交道的那些小事——咱们教的科目不一样,但打动学生的,从来都是藏在日常里的用心。

李芳冰:刘老师,您这话太戳我了!就像去年我班里有个学生,第一次上技能课时他一直躲在后排,怯生生地攥着工具说:“老师,我害怕我连电线都接不好。”彼时,我想起了您说的“先看见学生的‘怕’,再陪他们往前走”,就蹲在实训台旁陪他一遍又一遍地试炼。过程中,我发现他动作虽慢但认真仔细,就跟他约定每天练30分钟。后来,他不仅通过技能等级考试,还拿了竞赛奖。当他作为学生代表领奖并发言时,感动地说:“敬爱的老师,当我真正立志成为‘大国工匠’时,我才懂您说的师者要做学生的‘点灯人’的深刻含义。”

刘昌慧:这样的学生,真的让人欣慰!我这边也有一个案例。对学生小雅的初次印象,是她在兴趣栏里填写着“唱歌”二字。那时,她穿着泛白校服,安静地坐在角落里。我伸手邀请她时,她先是吃惊而后又肯定地点了点头。彩排时大家被她干净清亮的声音所吸引。我坐到她身边说:“小雅,我需要的从来不是一件华丽的衣服,而是自信的你。”演出时,站在舞台上的她昂首挺胸,露出了从未有过的自信、开心的笑容。表演完后,我紧紧地拥抱了她:“看,你就是最亮的那颗星星。”那一刻,让我明白,师德从来不是讲大道理,是陪着学生把“不敢”变成“我能行”。
对了,芳冰,你前段时间说深夜陪伴学生就诊,孩子恢复得怎么样了?
李芳冰:孩子好多了。那晚,病床上的他虚弱地拉着我的衣角,小声说:“老师,别告诉我妈妈,她在新疆打工太辛苦了,过来实在是太远了……”是故,当医生把手术知情同意书递到我面前时,我的视线突然模糊了,握笔的手不停发抖。这个才十六岁的孩子,自己面临手术还在为远方的母亲着想,多懂事啊!那次,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在手术知情同意书上签字。那晚,也让我明白,师者就是要替不能到场的父母,成为孩子手术室外最温暖的守望。这个签在手术知情同意书上的名字,是我这辈子写过的最重,也是最柔情的三个字。

刘昌慧:是啊,细节里藏着师风呢!之前我感冒嗓子哑了,没法领唱,学生们居然自发分工带唱,还偷偷给我递润喉糖。你看,咱们对学生的好,他们都记在心里。对了,你班里那个对未来迷茫的学生,后来找到方向了吗?上次你跟我提过,他总说“学电力不知道能干啥?”

李芳冰:谢谢您还记得这个孩子。为了消弭像他一样一些学生的疑问与迷茫,我特意搜集了许多优秀毕业生的资料给他们看。这些优秀毕业生中,有在电网一线担当重任的运维工程师,也有负责集控运行的企业员工等。我还特地邀请了一位优秀毕业生回校,给学生们讲述他如何从一名技能小白,一步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的奋斗历程。自那以后,我能明显感觉到,他心里的那盏灯被拨亮了。前几天,我路过实训室时,更是惊喜地看到他居然主动给老师当起了“小助手”,耐心地给同学讲解接线技巧。看着他眼中那份坚定和自信,我无比欣慰——我们做的,正是成为他们的“成长合伙人”,帮他们寻到那条内心向往的、能为之奋斗的路。

刘昌慧:咱们做老师的,不就是这样嘛。不管是接线时的交流,还是歌唱时的鼓励,或是英语课中的对话,核心都是用真心陪伴学生成长。
李芳冰:是的!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代表,国家级重大人才计划青年学者、全国最美教师徐川老师曾说,“在我们其实也还年轻的时候,却能够有机会陪伴那么多青春的生命,见证那么多美好的可能,也许还因为我们的存在,让这些可能变得更多一些,更快一些,更好一些。这就是老师的幸福,这就是教育的意义,这就是生命的价值。”可见,师德师风从来不在远方,就在陪学生解难题、教规范、定目标的日常生活里。我们应把自己的经验、知识,把这份对教育的热爱、对责任的坚守,代代传承下去。

刘昌慧:我们要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教育从来不是追求一时的结果,它是一场面向未来的接力,是一份需要代代传承的事业。
合:让我们一起,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用师者微光,照亮学生的成长路,让他们带着底气,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