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 教学科研

通识教育部六月教学专项检查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4-07-04    浏览次数:


通识教育部于5月14日召开了公共课教师期中会议,对前期教学工作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系列问题。为全面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强教必先强师,把加强文化课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抓实,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5月底通识教育部成立专项检查工作小组,开展了“山东水利技师学院‘树师德 正师风’文化基础课教学专项检查工作”。6月1-30日进行了教学工作专项检查,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检查内容及工作成效

1. 检查内容

通识教育部统筹安排的包括高职+技师、技工、职教高考层次的语文、数学、英语、历史、物理等课程的授课计划执行、教案制定、备课、上课情况特别是学生抬头率、调课手续、作业布置与检查、课程资源开发、课程题库建设等方面。

本次检查工作,具体分为:第16周专项检查教师教案及计划执行情况、第17周检查学生作业、第18周检查在线资源库建设工作,日督导检查工作贯穿始终。

2. 工作成果

(1)以查促管,形成对教师评价的具体、可参考的检查数据材料。本次专项检查共形成详细记录的教学日督导检查记录200多条,教案检查及反馈记录139人次,作业检查记录104条,听课记录80次,教师评教记录67人,形成语文题库614道、数学题库1679道、英语题库道、物理题库108道、数字应用技术题库108道,在线教学资源库资源(本项检查还在进行中)还在继续检查中。题库建设为本学期考试工作改革做了基础:实行题库抽题,语数英实行盲考,为统一任课教师考评标准作尝试。

通过各方面检查,对教师教学各个方面进行工作要求和工作提醒,发现课堂教学问题、学生作业、教案撰写等方面的问题都及时跟教师反馈,既提高教师对各教学工作流程的重视程度,也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管控力度,通过“督查—反馈—帮改”等环节,学生课堂抬头率大幅度提高。

(2)以查促培,形成教师培养方面的经验总结。通识教育部统筹教师数量大,部门分散,涉及教学系部广,教师呈现三新:新教师、新课本、新课程。这些问题导致部门对公共课教师的专业培养工作量大,内容不易集中,短期培养难度大。

本次专项检查工作通过检查的方式,对教师的备课、上课、课后作业布置检查、教师学习提高等方面进行了引导和提醒,促使新教师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教研考试等,促进新教师成长提高。

(3)以查促改,改进公共课出题阅卷方法,为统一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做尝试。各科目任课教师换科目组题、封装试卷,密封阅卷,统一试题、统一阅卷标准,使考试成绩成为教师评价的一方面。

(4)以查促建,促进部门教学工作的总结反思和建设思路。在检查过程中,总结发现亮点8个,查找到问题共7个,形成整改措施8个,计划从7月初到下学期期末持续整改提高,争取逐步让各个问题得到突破,公共课教学工作得到高效率提升。              

周次

亮点

问题

措施

15周

2

3

3

16周

2

2

2

17周

4

2

3

 

二、发现的问题

1. 缺少教师管理制度方面的细则。学院对教师上课、作业检查、监考等各方面要求缺少细节要求,教师评价机制不细致,导致很多新教师缺少制度指导,老教师缺少制度约束。教务处也出台了针对调课等方面的要求,教师申请请假手续越来越规范和严格。在其他方面还需要继续建立和修订制度。

2. 部分教师对教学资料、教学流程不重视。通过教案检查发现,部分教师撰写教案不规范、不提交,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批改痕迹少。教师对学生作业布置与批改不重视,不利于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 缺少教师培养的长效机制。通识教育部教师存在的“三新”现象,需要有固定的制度、稳定的培养机制、合理的考核机制来作为推动教师培养的客观条件和主观能动力,部门需要尽快研究总结新教师培养的方式方法。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 制度全。针对公共课任课教师包括外聘教师、实习支教教师,初步制定管理考核细则,将教师评价制度努力完善。

2. 考核细。细化工作流程与环节,细化到每位教师和每份资料检查和指导。

3. 质量高。通过检查、教研对教师的教学资料、课堂教学、考试成绩、指导过程等做高标准、高要求,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水平。

4.  重培养。对年轻教师,重在培养,不强调惩罚,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提醒、通过教研、听评课、竞赛等形式及时帮助改进,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提升,帮助老教师重新树牢教学初心。

版权所有:山东水利技师学院 山东省水利职工大学 鲁ICP备案05004319号 邮编:255130 电话:(0533)3825000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松龄西路498号 招生就业指导处电话:(0533)3825077/3825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