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两个家乡,一个是生我养我的老家,一个是大学毕业后工作生活的地方。
“我的故乡并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一条时常干涸的小河,依恋在小村周围,一片贫瘠的土地上,收获着微薄的希望,生活了一辈又一辈……”每当听到这首《信天游》,总让我想起我的老家——菏泽市曹县。

曹县属于鲁西南地区,50年前是贫穷落后欠发达地区。当时村里摩托车都很少,更不用说小汽车了,人们出行的工具基本靠腿或者骑自行车。上小学时,喝的是井水,穿的是布鞋,村里的路不仅是土路,而且狭窄又坑坑洼洼。每当下雨下雪,路上就非常难走,经常是深一脚浅一脚。到了学校,鞋子上就全是泥巴,也湿透了。夏天还好,鞋子洗洗很快就能晾干。一旦到了冬天下雨下雪,由于学校没有暖气,没有空调,往往要穿着湿漉漉沾满泥巴的鞋子上课,放学回家才能换洗,因此我可怜的小脚经常冻伤。每当此时,母亲总是心疼地一边给我搓脚保暖一边呢喃:“啥时候村里也能像电视里的大城市那样,有平坦干净的柏油马路,啥时候我们家也能装上空调供上暖啊!”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我的故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母亲的愿望一个接一个实现。村里先是修了宽敞又平坦的柏油马路,后来各家也都喝上了自来水,井水只用来洗洗涮涮。上大学后,我们家也装上了空调,夏天制冷冬天制热,日子变得一天比一天好。
每次过年回老家,我也总能感觉到老家的新变化。从乘坐火车,到开车自驾,一路高速路畅通,回去的方式越来越方便快捷。特别是2000年以来,曹县发展突飞猛进,已成为有名的柳编之乡、芦笋之乡、杨木加工之乡、泡桐加工之乡和汉服之乡,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第二“超大型淘宝村集群”和“江北最大的淘宝村集群”。我也由原来的羞于谈起自己的老家,到如今为家乡感到骄傲和自豪。
1999年大学毕业后,我来到了山东淄博工作,并在淄博嫁人生子安家,至今已有25个年头。由此,淄博成了我的第二个家乡。淄博,是齐国故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开发较早的工业城市。2017年,淄博成为全国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先后被命名为新材料名都、中国膜谷等。
去年,淄博烧烤火遍全国,各地游客争先恐后“进淄赶烤”。博山的陶瓷琉璃因物美价廉受到游客追捧,淄川的蒲松龄故居也因刀郎的歌曲《罗刹海市》引起全国游客关注,甚至于张店一个小小的“八大局菜市场”,也在节假日出现人山人海的景象,被老百姓笑称为全国最红的5A级菜市场。

在淄博生活了25年,淄博人的好客、热情和真诚,早已融入了我的血脉。以至于偶尔和老家的朋友打电话,本该是曹县口音,说出来的却是淄博普通话,只有回到老家,曹县话才会自然而然脱口而出。
当下,每次到外地学习培训,我总会自豪地介绍我是淄博人,真诚欢迎大家来淄博吃烧烤。到时我一定会带您游遍淄博,去看一看世界文化遗产“齐长城”,逛一逛中国最美书店海岱楼钟书阁,尝一尝地道的鲁菜“博山菜”,再撸一串正宗的淄博烧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