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内涵建设 提高教学能力 ——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筹) 新学期多举措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为持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山东水利技师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筹)本学期整合资源,突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思政教师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着力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

深化理论武装,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自寒假起,着力从理论提升入手,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真正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组织专职思政课教师参加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职研究生寒假进修班,系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专题》《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等课程,引导思政课教师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在此基础上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组织集体备课,找准教学重点要点。组织全体思政教师参加全省学校思政课教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体备课会,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7.26讲话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重要讲话精神、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集体备课会,加速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进头脑。思政教师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三个务必”等重要论述展开讨论,结合学生实际精准转化教学重点,详细部署教学讲解内容,并将“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本学期思政开学第一课,要求学院全体专兼职思政教师认真落实,进一步将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厚植学生内心,不断提高思政教学实效。

成立“初心学社”,拓展思政教育新途径。牵头成立“初心学社”学生马克思主义社团,开通“初心学社”抖音号,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要内容,组织学生集体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拍摄《党的二十大精神快问快答》《党的二十大报告谈心得、谈体会》等抖音视频作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提升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成效,拓展思政教育渠道,激发思政教育活力,增强学生社团育人功能。

加强校校合作,推动社会实践纵深发展。通过与淄川区委党校的联合活动,借助其“送学研助”实践平台,思政教师深入农村,了解民情和当地红色文化,把思政课教学融入到乡村建设实践中去,用好乡村大课堂,不断拓宽思政课教学路径:先后到驻地陈家井村、西股村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宣讲和实践调研,选派思政课教师代表用朴实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为村民讲解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村民在党的领导下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下一步,马克思主义学院(筹)将聚焦学院“七大转型跨越”,持续把思政课改革创新作为当前的重要任务,着重以故事为载体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

 

文字:孙大广 穆文潇 

【字体: 】【收藏】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