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文化

淄博好家风

淄博好家风 | 成语典故系列(一)改过自新

作者: 来源:淄博市纪委监委网站 阅读次数: 日期:2024-01-11

改过自新

淳于意,临淄人,西汉初年著名的医学家。他曾在齐国都城任太仓令,故又称太仓公。“改过自新”因他而起,出自《史记·孝文本纪》:“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复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亦有记载。

淳于意精于医道,由于求医者众,他不常在家,病家常失望,日久愤懑异常。汉文帝十三年,有权势之人告发淳于意,说他借医欺人,轻视生命。地方官吏判他有罪,要处肉刑(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等),由刑车押送到京城长安去执行。他没有儿子,临行前只有五个女儿跟在后面哭泣。他发怒而骂道:“生孩子不生男孩,到紧要关头就没有可用的人!”他最小的女儿缇萦听到后很伤心,挺身而出随同父亲来到长安。到了长安后,缇萦上书朝廷: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复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妾愿没入为官婢,赎父刑罪,使得自新。意思是:我父亲做官,齐国人都称赞他廉洁公平,现在因触犯法律而犯罪,应当受刑。我哀伤的是,受了死刑的人不能再活过来,受了肉刑的人肢体断了不能再接起来,虽想走改过自新之路,也没有办法了。我愿意被收入官府做奴婢,来抵父亲的应受刑之罪,使他能够改过自新。汉文帝看了缇萦的上书,怜悯她的孝心,于是赦免了淳于意,并在这一年下诏废除肉刑。此后,淳于意弃官从医,潜心研究医学,终成一代名医,为我国古代医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这就是著名的“缇萦救父”的故事。缇萦的孝心孝行不仅使父亲免于受刑,更促使汉文帝废除残酷的肉刑,由此拉开了中国刑制改革的序幕,成为野蛮刑制向文明刑制转变的一个重要转折。

(淄博市纪委监委)